刘治治曾经说过:平面设计是一个高度依附性的行业,我完全认同。
啥意思,即便你爬到金字塔的顶端,你也是产业链很后面的环节,你能决定和改变的也许真的不多。
这是事实,你得承认你才会过的比较有尊严。
而美学,就现阶段讲,更加像设计师一厢情愿的产物,因为太抽离了,它没有转化率复购率的说服力那么足够。
我朋友,北京电通安吉斯做到资深,他们前段时间接了个腾讯大健康的项目,他的总监,是在做到总监的人,在业界你们也都知道什么样的存在,结果让腾讯那边的一个奥美出来的美指指手画脚的一点脾气都没有。
你觉得这可能是水平不够的问题么?我不认为。
(他们整个部门现在都快要被裁了,理由是持续亏损要业务重组。
)陈幼坚,这档子的设计师,算是金字塔顶尖了吧,算是熬到最后了吧,够有话语权,够美学了吧,当年给东方保险设计,陈绍华在博客里怎么说来着,总共就出了一个方案,是一个苹果倒立一个人当把儿,还不听甲方提修改意见,然后人家甲方就是不要这个方案,然后的谱还特别大,给甲方的要求是必须当面儿沟通,必须给他订港龙的头等舱往返接送,必须住金茂的套房,后来东方保险的老板跟老贫头怎么抱怨来着:特么的你这谱也摆太大了,这衣食住行这么高的要求,设计收费也冠绝全行,也行,咱不差钱儿对吧,您倒是拿出牛逼的活儿来呀?虽然我没见过他提的方案长啥样,?不够牛逼?所以讲真,多牛逼的乙方,在甲方那边,话语权都是不够的,这是天生的,因为很多决策层面的事情和平面设计的专业性一点关系没有,你是尾端嘛。
好比我今儿想吃啥我才决定你炒啥菜,而不是你炒了啥我就得吃啥对么?你店再大,那也是我想吃啥你给做啥,不是你做了啥我就必须得吃啥,很多设计师不明白这个逻辑。
换句话,记住,我是花钱找你设计,《泰坦尼克号》里面,杰克给肉丝画裸体,收了肉丝的钱怎么说来着那句台词儿?出钱的是大爷,没毛病对么?毕竟收不收货,人家说了算,对吧。
问题就在于,很多客户压根儿不知道自己要吃啥,他要看到你炒好了菜端上来,他才明白自己想吃啥不想吃啥,极端的,可能你前前后后反反复复炒了一满桌子菜,他一筷子都没动,他可能就真是没胃口今天,这是平面设计这行业里最折磨人最蛋疼的事情。
当然这个事情咱们就不展开讲了。
插个花絮,老贫头当年披露过,申请加入好几次,都没过,因为啥?评委会觉得的作品商业气息太重了,艺术性不够!!你敢信?我也是收到过陈绍华公司的人,虽然我没去,我不相信这件事情上他会讲假话,但坦白讲,作为一个晚辈,的作品不够艺术性?!是啥组织?能讲出这话,我是很震惊。
原研哉设计的煮叶,从平面设计到空间,都是你日本大爷亲自参与的,就开在我上面那个电通朋友公司楼下,他说生意很一般,冷清,跟喜茶奈雪瑞幸七七八八的没办法比。
啥意思,更好的设计并不一定就能带来更好的市场反应对么?这种事情很熟悉不是么?包益民在的讲座里面讲过的,自己身边一个咖啡馆倒闭的事情,他后来得出一个结论是什么?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设计一点都不重要!包益民是谁?主理人,他能说出这种话,在,你觉得他什么立场?他说旺旺那么丑,一年多少亿?这事儿新鲜么?你看看椰树椰汁,从美学上来讲,够丑的,他们家包装都用设计的,很刺激对么?请不要跟我扯丑到极致就是美这种鬼话,丑就是丑,人家卖一年多少亿?市场表现一点不含糊,所以说好的设计,并不一定带来好市场,好的市场也不一定需要好设计。
这是有点玄学对么?那是因为你站在设计端看,整个商业环节的尾端,只从设计的角度当然解释不通。
站在市场端看,必定有他的逻辑。
但这不重要,咱们是设计师,你清楚自己行业所处的位置就好,理解的越透彻越清楚未来怎么走。
美学不一定就是生产力购买力,至少现在不一定。
但这能说明什么呢?美不重要对么?好看不重要么?我不认为,恰恰我觉得在未来,对于这帮世代的人来说,越往后,形成购买的关键因素恰恰是:调性,个性表达,美学主张,品牌延伸价值等主观因素,而非功能,品类,定位,知名度(毕竟这玩意儿花钱就能买对么?)七七八八的一些商家自说自话。
将来一定都是买方市场,买方拥有最终话语权。
那现阶段这工作怎么办呢?你要搞清楚一件事,对于你的核心客户来讲,他们觉得什么是好看,标准是啥,你得找准。
多扯一句:我认为平面设计的奥义甭管现在还是将来,都属于创意美学,创意美学讲究啥?先准后美!其他都扯淡。
你要说熬,当然,谁不是熬呢?我年轻那会,加班不知道多生猛,一个通宵就能给你赶出一套完整的案子出来,然后第二天打飞的去提案,管做管卖,腰马合一,那会儿深圳还刮着台风呢!我这不算啥,我刚入行那会,带我的师兄,一晚上的排版记录是200个,200个!!什么概念?一通宵排完一本厚杂志,而且保质保量!这特么简直是个禽兽!禽兽都干不过他!你说设计师这行,路途上从来不缺少看星星的机会对么?那特么可不是,你每一天下班都是披星戴月的,看星星早看恶心了,恶心了中途就退出了,熬到最后的,要么真是身体好忍住没吐的那帮了,要么那真是靠热爱支撑的。
但尴尬的是,绝大多数行业,在北上广深这种城市,35岁基本上差不多到头了,啥意思,工资基本上涨不动了,水平基本上也差不多涨不动了,经验和性价比,对用人单位来讲,也不是很划算了。
这不仅仅是平面设计,你以为其他不一样?瞧给你狂的,几个菜啊喝这些?你以为那些个运营的,产品经理的,程序员的,电商的,的,他们不焦虑?每个人都像热锅上的蚂蚁,锅里的热度是和年纪成正比。
所以重要的是,你并不一定要熬到最后,这不是吃鸡对么?你的思路应该转换一下,平面设计师,对你来讲,到底是一份工作,还是一个事业?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如果对你来讲是工作,那么很简单,我现在就告诉你它的路径:在乙方,你的大概路径是平面设计师资深平面设计师美指设计总监创意总监执行创意总监合伙人(),收入区间大概530不等,基本上一般天花板都在1525左右(看公司),而在甲方,差不多也是以上路径,但是分工略微不同。
就深圳来讲,平面设计最主要还是三条路:设计,电商设计,运营设计。
房地产设计早就已经没落了就不说了。
我自己是做品牌全案设计的,一般甲方没有这种需求。
这三个方向里面,我目测下一个没落的应该是设计了,因为从业人数太多了,供大于求。
这三条路,在专业性上面,基本上没有太多可以拓展的,因为现在基本上都不怎么需要你设计了。
比如这块,实在是太成熟了,产品相似度极高,都是抄抄这个抄抄那个,电商和运营,看来看去就是那么几个素材那么几个元素一年也就是那么几个卖点那么几个节日活动,所以你做到越后面,越觉得没啥意思。
有人说了你自己没有更高的追求怪谁呢?其实还真不是,比如你一张海报,可能就一下午的时间就要上架了,一个需求,可能就几天,而且就一个人,一个运营活动,真就是踩着时间点来的,很多甲方,对于时间的概念,非常模糊,对于过程更加无视,他们只追求结果。
这块有时候真的很难达成共识。
而时间,有时候对于平面设计师意味着一切!所以作为工作,就是这样,最后你确实很熟练了,快了,经验也丰富了,钱也比之前多了一点,但其实换个比方,你去洗碗,你刚洗碗那会,和你已经洗了3年碗相比,获得的,我觉得区别不是很大,都只是一份工作,再说了,多少甲方真正重视设计呢?刚开始个个都觉得自己是苹果,结果都奔着拼多多去了。
这样你即便熬到最后,有意思么?你的选择权永远在别人手里,这是最痛苦的,给你一个,35岁,不会再多了。
如果平面设计师对你来讲是一份事业,我觉得就完全不一样了。
包益民怎么说来着?他说做设计就好比学英语,有人学会了英语只是用来发短信(这和我上面洗碗那个比方差不多),而有人学会了英语用来写出了《哈利波特》。
看懂了么?任何设计对你来讲,应该都只是某种技能而已,重要的是你得通过它构思出你的产品,你要卖给谁?这才是支持你熬到最后的关键理解!包益民整明白了,他做了,那个谁?专门卖设计的,一年多少亿来着?不是这个行业的,陈老师也整明白了,当艺人也有天花板不是?那我就做,做潮牌,卖设计,赵本山,多少届小品王?后来呢?郭德纲,德云社,对吧?都是一样通的道理。
所以,你现在有答案了吧?
电话:
微信:
标签: 求职